小米14 Ultra在2024年登场时,几乎就是小米对外宣称“全米的希望”。它背负着“安卓影像机皇”的头衔,也承担着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野心。从发布之初的7799元起售价,到如今不到五千块的清仓价,这部手机的经历可以说很有戏剧性。但价格的浮沉并不能完全掩盖它的锋芒,尤其是它在影像和设计上的努力,依旧值得我们花点时间细细剖析。
先说影像,这是小米14 Ultra的灵魂所在。徕卡四摄系统几乎把“全焦段覆盖”写进了用户的日常。1英寸的LYT-900大底主摄,配上f/1.63-f/4.0的可变光圈,不仅让白天的照片通透明亮,在夜晚也能收获细节丰富的画面。再加上75mm和120mm的双长焦,以及12mm的超广角,你几乎不用再为了拍远景还是拍近景而纠结,直接抬手就能搞定。
小米很聪明,它把“专业摄影”的门槛降低到普通用户也能轻松玩转的程度。而徕卡的调色风格,更是锦上添花,无论是喜欢冷峻的纪实感,还是温润的胶片味,都能一键切换。要知道,这一点在和华为Mate 60 Pro+、三星S24 Ultra的对比里,小米确实占了点优势,尤其是在夜景和长焦表现上,成像风格更讨巧。
当然,强大的影像系统也让机身背部的相机模组“长得很有存在感”。有人觉得它是专业的象征,也有人吐槽凸得离谱,横屏握持拍视频时总有点硌手。尤其是配合227克的重量和9.2毫米的厚度,长时间拿在手里拍摄,确实会有点累。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你本来就是摄影爱好者,习惯背着几斤重的单反和镜头,那么这点分量可能还算轻松。
影像之外,小米14 Ultra在性能上搭载骁龙8 Gen 3处理器加持,配上LPDDR5X和UFS 4.0的组合,放在如今仍然是够用的。它在游戏表现上的稳定性很值得一提,比如在《原神》全高画质60帧模式下,能做到长时间稳定输出,帧率波动小,体验接近主机级别。背后的功臣就是小米自家的环形冷泵散热技术。相比上代,这次的温控确实更优秀,至少在绝大多数场景下,发热不会严重干扰体验。不过,如果你是那种喜欢一边充电一边玩游戏的用户,还是会遇到机身后背烫手的时刻。尤其是长时间录制4K甚至8K视频时,这种热量更容易积攒出来,这也是目前高性能旗舰难以完全避免的问题。
屏幕方面,小米14 Ultra也下了血本。6.73英寸2K AMOLED四曲面屏,120Hz自适应刷新率,峰值亮度最高能到4500尼特,几乎可以用“亮瞎眼”来形容。在户外阳光直射下看地图,完全没压力。色彩调校也很细腻,支持杜比视界,看片或者刷短视频时画质提升明显。唯一的小遗憾可能是曲面屏依旧存在误触风险,不过在边缘控制上,小米已经比前几代做得好很多了。
电池和续航方面,5300mAh的硅碳负极电池算是小米14 Ultra的一大亮点。相比传统石墨体系,它能在更小的体积下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配合90W有线和80W无线快充,从0到100%基本上能在半小时左右搞定。不过,虽然纸面数据很美丽,但不少用户反馈实际使用中的续航表现比较中规中矩,尤其是高强度拍摄或游戏场景,电量掉得比想象快。这就有点尴尬:你给了我强大的影像和性能,可我却要时刻盯着电量条,不敢太放肆。
最后聊聊价格。小米14 Ultra的发布价是16GB+1TB版本7799元,当时不少人觉得“这已经是冲击苹果的勇气了”。如今跌到4898元清仓,性价比突然就显现出来了。对于摄影发烧友和性能党来说,这个价位的14 Ultra依然划算,徕卡影像系统还在,骁龙8 Gen 3性能依旧,屏幕素质也没有过时。唯一要权衡的,就是它的重量和续航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日常需求。对那些手感敏感、预算有限的用户,或许小米15、甚至iQOO、一加的旗舰会更合适。
宏赢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