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这人到中年吧,嘴上说着要养生,晚上还打游戏、刷短视频刷到两三点,第二天顶着个“蔫蘑菇”脑袋去上班。
到头来,身体先不答应,脑子也跟着掉链子。你以为累点睡一觉就好了?要是真那么简单,老年痴呆哪儿来的?
今天这事儿说出来可能扎心,但不说更坑人。你知道吗,睡觉时出现这三个症状,可能是大脑正在慢慢萎缩?
它不像长皱纹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它是悄悄地,一点点地,把你的记忆、反应力、情绪统统吞掉,等你察觉的时候,十有八九已经晚了。
别以为这只是老年人的事,现在三十多岁、四十出头的大脑萎缩患者比比皆是。年轻人脑子一热熬夜通宵,老年人担心退休无聊、晚上睡不好觉,这一折腾,大脑真就“缩水”了。
有人觉得自己只是记性差、做事慢,其实背后可能是大脑出了问题。
那到底怎么知道自己的大脑是不是在萎缩?有没有什么靠谱的判断方法?这三个睡觉时的信号,听我慢慢说。
第一,夜里经常惊醒,还莫名其妙心慌。
有人说:“哎呀我这人睡觉轻,一点动静就醒。”可问题是,每天夜里两三点准时醒,醒了以后心跳加速、冒冷汗,像刚从战场回来一样,这就不只是“睡得浅”那么简单了。
现代医学研究早就有发现,大脑中掌管情绪和记忆的海马体如果萎缩,交感神经会变得异常敏感。
特别是在夜间,激素分泌紊乱,整个人就像没安好发动机似的,一丁点刺激都能让你惊醒。
根据《中华神经科杂志》一项2024年的研究,有睡眠中惊醒症状的中老年人中,超过60%的人在脑部影像中发现了轻微的脑萎缩迹象。这比例,不低吧?
那中医怎么说?
中医讲,夜里频繁惊醒,多属“心肾不交”。心神不宁,肾精不足,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髓海失养,大脑自然就跟着“空”了。
你看,中西医说的是一回事,只是一个讲激素神经,一个讲心肾精气,殊途同归。
第二,睡觉时说梦话、甚至梦境异常频繁。
有些人一晚上能做五六个梦,醒了还记得清清楚楚,有时候还会在梦里大喊大叫,甚至坐起来骂人,吓得枕边人一宿没合眼。你以为这是压力大?可能是,但也可能是大脑皮层在“罢工”。
大脑皮层是个老实巴交的“管家”,平时管着意识、语言、动作。当它因为营养不足、神经退化出现萎缩时,梦境就会变得混乱甚至具攻击性。
有研究表明,频繁梦境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有高度相关性(见《国际神经精神疾病学杂志》2023年第11期)。
中医这边怎么说?“梦多”一词,《黄帝内经》早就写了,“阳不入阴则寐不安”。什么意思?阳气浮散、神不归舍,魂魄乱窜,自然你这梦也就像放电影一样停不下来。
有个70多岁的阿姨,之前来看我,说自己晚上总梦见小时候被追打的事,后来检查发现海马回萎缩得厉害。她说:“医生,我现在真的是连梦都不想做了。”那神情,说不出的苍凉。
第三,睡醒后依旧疲惫,脑袋昏沉沉一整天。
这就更常见了。有人明明睡了七八个小时,早上醒来头发涨、眼皮重、脑子像泡在水里一样,一天都提不起精神。不是肝火旺,也不是缺觉,而是——大脑没“休息到位”。
根据2025年《中国脑神经研究进展》的一项数据,在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中,有超过70%的患者存在脑白质轻度萎缩或血流灌注减少。换句话说,大脑就像一块坏掉的电池,怎么充都充不满,功能自然越来越差。
中医讲“脑为元神之府”,精、气、神不足,哪来的清明头脑?尤其是脾虚、肾虚的人,大脑长期缺乏“气血供应”,睡觉也难以入“深层”,表面上看是睡着了,实则魂魄未安。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这样?
早晨醒来,有没有觉得“昏沉沉”?有没有一种“我虽然醒了,但脑子还在睡”的感觉?如果有,那你可得当回事儿了。
很多人说:“哎呀医生,我年纪还不大,不至于吧?”那我问你:
是不是总忘事?钥匙放哪儿想半天,刚说过的事转头就忘。
是不是总觉得人慢半拍?反应慢、说话卡、词不达意。
是不是开始变得情绪阴晴不定?动不动就烦躁、敏感、发火。
这些,都是脑萎缩的蛛丝马迹。
你以为脑萎缩是老年人才有的?错。2024年上海华山医院的一项临床回顾研究显示,45岁以下的脑萎缩患者比例已经达到1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吓人吗?
那怎么办?怎么预防?
我跟你讲,别一上来就问吃啥、补啥。养脑,根本在于“养神”。这话听着玄乎,其实一点都不玄。
第一,睡觉要顺天时。子时(晚上十一点)之前一定躺下,哪怕睡不着也闭眼养神。阳气归根,神归藏,大脑才能安静修复。
第二,饮食要养气血。别天天外卖、奶茶、炸鸡薯条,脾胃虚了,气血生不出来,脑子自然供不上。
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每天散步半小时,做点八段锦、太极拳,让气血流通,脑神得养。别小看这些老掉牙的动作,它们对脑供血的改善,比你吃几片保健品靠谱多了。
我坐诊这些年,见太多年轻人以为自己扛得住,结果年纪轻轻脑袋就“短路”。别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记不清,那才叫真可惜。
好了,今天这事儿就聊到这。大脑有没有萎缩,不是拍个片子才知道,很多时候,身体已经在悄悄提醒你了。
晚上惊醒、梦多、睡后疲惫,这三样你占几个?如果都占了,别犟,赶紧调整作息、调养脾肾、稳住神气。别拿命换加班,也别用熬夜赌未来。
脑子是你最贵的资产,别等它罢工了才想起要维修。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点用,点个赞,转发给那个每天熬夜刷手机的朋友,评论区也说说你有没有这些情况。我们一起,把脑子养住,把人活明白。
参考文献:
[1]张旭,王晓燕,李慧芳,等. 睡眠障碍与脑萎缩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9): 768-773.
[2]刘丽,赵安,陈丽娜,等.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与干预探讨[J]. 国际神经精神疾学杂志,2023,50(11): 1125-1130.
[3]吴旭东,李浩然,王志强,等. 脑白质改变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影像学研究[J]. 中国脑神经研究进展,2025,42(3): 231-237.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宏赢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