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8月29日讯(记者 廉明坤)29日上午,“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行。河北省文物局、张家口市宣化区相关处室负责人、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加本次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廉明坤 摄
会上,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英正式发布张家口市宣化区郑家沟遗址核心成果:
一是冀西北地区不仅出土了红山文化典型玉器,还发现了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积石冢群,在填补该区域红山文化考古工作空白的同时,也为红山文化晚期人群由燕山山脉东北向西南迁徙提供了关键证据。该地区发现的高等级墓葬体系、礼仪制度、社会分层机制实证河北张家口地区是红山文化末期的礼仪中心。
二是以郑家沟积石冢为代表的考古新发现在考古学文化特征上兼有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因素,传承了红山文化中晚期形成的祭祀礼仪体系与核心内涵,凸显出冀西北地区的地域特点,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路径提供关键证据。
展开剩余61%三是郑家沟遗址近年出土的“彩绘熊首泥塑”不但与辽西地区“女神庙”中发现的“熊泥塑”残块相契合,也与黄帝部族传说为“有熊氏”相关联,这一重要发现再次将“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这一关键问题引入学术讨论视野,为重建中国史前史、上古史,实证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
宣化郑家沟遗址1号积石冢。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介绍,宣化郑家沟遗址是国家文物局“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内容之一,其1号积石冢是首次在冀西北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典型遗迹。自2022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基本厘清了积石冢结构、各类遗迹关系等关键问题,发现石界墙、石棺墓、祭祀坑等200余处遗迹,出土玉猪(熊)龙、三连璧等具有典型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以及具有河套地区庙子沟文化、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特征的陶器、石器等文物标本400余件(套)。通过开展宣化区、涿鹿、赤城、阳原、蔚县等县(区)考古调查工作,还发现大量红山文化遗存。这些发现为全面认识研究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全新资料。
出土文物玉猪(熊)龙。
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在“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宣化郑家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开展聚落考古、科技考古、手工业考古等专题性研究,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充分阐释考古遗存的价值内涵,追寻红山文化足迹,探寻中华文明起源。
来源:北京号
作者:长城网
流程编辑:U022
发布于:北京市宏赢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